 从淘米、拌米、灌米,到粽叶清洗,再到自动扎线……过去,粽子生产由七个工序二十一个手工动作完成,如今粽子生产迈向机械化。
机器人助力粽子生产机械化
高速运转的自动化生产线却充满现代气息:淘米、拌米、灌米、粽叶清洗、扎线,一系列过去由工人手工完成的工序,都已经由各式机械手灵活高效地“代劳”。
在用工荒和劳动力成本日趋高涨的今天,一台能顶多个劳动力的智能设备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机器上岗后,不仅将裹粽的21道手工工序缩减为15道,提高了效率,更结束了千百年来用手直接抓米、抓馅的裹粽方式,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提升了粽子规格的标准化程度。
据介绍,粽子包裹和捆扎都是很有讲究的。包裹太紧的粽子容易夹生,太松的又会过烂,少了嚼头;而机器捆扎的粽子力道相同,正好解决了用力不匀的问题。而且,机械化生产依然保留了粽子的传统口味,与人工裹的粽子一样好吃。
裹粽机械化仍是难题
生产中,粽子包裹和捆扎都是很有讲究的。包裹太紧的粽子容易夹生,太松的又会过烂,少了嚼头。由于粽叶酥脆易破,目前粽子的机械化生产还仅限于灌装馅料和捆扎环节。如何用机器来包裹粽子,还是一个技术难题。
粽子有三角的、枕形的等许多不规则形状,也加大了机械操作难度。即便生产过程能够全部实现机械操作,但裹粽环节仍将实行人工操作。
关于裹扎粽子是否需要颠覆传统工艺的论战,一直没有停息。有企业认为,粽子的艺术性就在于手工裹扎,机器裹的能叫粽子吗?也有企业认为,传统工艺下,工人可能拿不准米和馅料的分量,且手和粽子直接接触可能交叉污染。
不过有专家认为,粽子这种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的劳动力成本费用上涨形势很严峻,技术革新迫在眉睫。机械流水线在不改变粽子的原料和基本工艺,品质、口味不发生大变化,适当的技术探索值得鼓励。
目前食品机械企业对粽子这个行业关注不够,而粽子行业发展遭遇的机械难题,只能希望粽子生产企业去摸索破解。
|